20
老年人接触网络较少,如何跟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享受智慧养老助老?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容忽视。
前段时间一段“无健康码老人坐地铁”的视频在网络上热播,引发公众对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的担忧。在大连,一位老人因没有健康码,乘地铁出行进站时,与车站工作人员沟通后又发生口角。录像显示,老人上车时,工作人员让老人出示社区提供的健康码,但老人一直不能理解,表示车站工作人员没有给他提供健康码。这位老人看上去很生气,声音更大。在这段时间里,车站工作人员多次向老人解释,“第一步请您戴好安全口罩,第二步请您出示健康码,特殊时期,无健康码的乘客不得上车”,但是老人表示不理解,无法出示。最后,保安再次上前拦截。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医院预约挂号、地铁扫描码输入、超市扫描码支付等场景都与智能手机密不可分。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方便的技术反而给他们带来不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今年6月,中国已有9.4亿网民,其中60岁以上的网民占10.3%。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却使许多老年人感到无能为力,陷入了“数字鸿沟”的困境。
特别是疫情爆发时间,很多线下买单、挂号办事等业务,改为网上服务,以减少接触,许多老年人都被搞糊涂了,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被代沟式淘汰。
因此,老年人如何适应数字化生活,谁来帮助老年人摆脱“数字鸿沟”,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如今政府提出要启动“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动员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大学等力量,对老年人进行智能手机使用方面的培训;加强反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老年关怀版,为老年人提供一键入户的操作程序和方便的阅读界面等。
同时还提出,要积极搭建慈善募捐平台,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社会人士参与募捐活动,解决贫困老年人无智能手机可用的问题;超市、银行、医院、火车站、车站、公交车等活动频繁的地方,要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满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的正常服务需求。
数字化时代,帮助老年人紧跟网络步伐,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门槛。它既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客观要求,更是爱老助老具体举措,必将成为今后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