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19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优势领域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此基础上,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升级,就需要产品和运营两手抓。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于数字化、网络化、物联化等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业内部运营数字化能力的阶段性提升,同时通过研发资源的投入和产品服务化的扩展,实现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运作能力和企业间的协同运作能力。
智能化产品升级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为一体的密集型产业,一般在研发领域都具有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创新技术研究活动比较频繁;而且,随着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渗透应用,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伴随着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劳动成本,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速度一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当前我国的装备制造水平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在争相抢占制造业发展的先机。从根本上讲,我国装备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着部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依靠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受到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产品升级措施
据工信部2019年10月联合十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发布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的通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设计”已成为重点设计突破项目的首要任务。
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设备制造产业链条长,各环节关联程度高,运用“产、学、研、用”合力推进研发创新是必然选择。企业应积极承担起“产”环节的主体责任和执行责任;企业在“学”与“研”环节中,对创新人才和研发能力的培养是重要推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人才短板从源头补齐;企业在“用”环节,通过有效的市场反馈、体验参与和局部激励,推动创新体系向前发展。
另外,装备制造业还应借助数字孪生、3D打印等技术,实现产品设计、模型模拟、原型制造、设计反馈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在产品全三维数字化设计过程中,通过五维仿真技术,对产品工艺布局、加工流程、设备、试验等环节进行虚拟仿真,补强传统三维模型所不能满足的作业环境的信息和时间维度信息,实现产品在不同时间地理环境下的耦合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