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新西兰和荷兰是一种比较接近自然的养殖模式;美国和以色列虽然都是规模养殖,但美国和以色列高度集约化养殖模式,而以色列则是大规模舍饲。尽管以色列拥有贫瘠的自然资源,气候炎热,干旱,粗粮不足,但以色列对牛群的管理却做到了单个牛只管理,这与以色列数字化设备、智慧牧场密不可分。
在以色列,奶牛养殖技术发展到今天,核心要素是遗传和日常作业管理,两者各自占50%的贡献,而这两项都需要管理软件的支持,这也是以色列养牛成功背后的技术和科技动力。
牧场的平衡木,一端是精耕细作,另一端是规模化、标准化,犹如一块跷跷板,牧场管理过于精细,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最终导致牧场的平衡被打破。为此,应用传感器技术的信息化解决了牧场规模与管理精细化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牛只的个体化管理。
而发情监测和健康监测系统则大大提高了牧场工作效率。其缺点是完全取代人工关情精度高、人工成本高。此外,还可以检测奶牛的发情情况,异常牛只自动报警,为兽医及时发现病牛提供了机会和空间,从而提高了兽医的工作效率和奶牛的健康水平。
3D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或许又为养牛事业开启了另一扇智慧之门。有了这种技术,牧场就不再需要劳师动众,耗费大量人力和大量采购相关测量设备,就可以快速测量与牛生长相关的关键参数,如体重和体长。另外,该技术也可应用于奶牛场回牛通道,监测泌乳牛体况,根据体况评分及时调整饲料结构。
随着中国奶业三段式的发展,牧场经营也出现了三段式的发展趋势。若将牧场管理的三个阶段与传播工具的发展相提并论,则等同于大哥大时代、数码手机时代和智慧手机时代。近十年来,市场一直在讨论自动计量、自动脱杯、自动清洗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针对挤奶设备的功能而进行的,针对这些特点,一直在探讨如何提高挤奶效率、乳房健康、乳品质量。接下来的十年,将把重点放在精确计量、行为监控、自动分群和数字支撑等相关管理系统上。
牧场运营的核心问题是盈利。但如何解决盈利能力的问题,管理体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并且该管理系统是牧场的奶业大脑,它能专注于个体奶牛与生产管理、时间、空间双维度支持牧场运营,并最终整合运算所有相关数据,让管理者一目了然,最及时地做出最佳决策。
对当今的智慧牧场来说,希望能够提高牧场的收益,其次,通过管理牛群软件,或者说智慧牧场运营的载体,规范每头奶牛的生产标准,从而保证牧场的效益最大化。
由过去走向未来,探索之路必然荆棘密布,但这也是像大浪淘沙一样,让适合的技术和产品沉淀下来,真正应用于牧场的运营,真正应用于牧场的运营,并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来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