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厂商一直是智能支付行业的后端,但随着移动智能支付的普及,POS厂商也开始冲向前端,直接提供服务,POS行业的互联网转型成为一个热点。但是在回顾和总结中,POS厂商的互联网转型却并不顺利。
随着智能POS的兴起,刷脸智能支付的兴起,使得很多非智能支付行业的终端厂商开始进入终端厂商。
智能型支付视角下,QR码智能支付的兴起使智能支付的壁垒逐渐消失,智能支付载体不再局限于需要金融认证的POS,各种智能硬件也可承载收银功能,使智能支付的壁垒逐渐消失。
在刷脸智能支付的同时,可能让这一趋势加速,同时新兴企业也在设置新的壁垒,传统POS厂商无法跨越的障碍。
刷脸智能支付目前的主要玩家是某第三方智能支付平台,产品尚未大规模投放市场。而传统POS厂商跟进刷脸智能支付的速度较慢。另外,早期的第三方智能支付平台对于刷脸智能支付生态的开放度并不高,在2019年9月宣布硬件开放后,主推设备仍是较早的后起之秀品牌,并以餐饮、零售领域应用为重点,而其他参与方则更偏向于垂直领域。
刷脸智能支付有统一摄像头,而第三方智能支付平台的机具不属于金融POS,检测要求相对较低。这样的智能硬件产品更注重审美、体验、互动,在软件层面上更注重广告、营销等增值服务。与传统POS厂商相比,在产品外观设计、交互体验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其优势主要在于销售渠道和产品安全设计。而统一摄像机,把安全因素拉平,而更注重如何满足商户需求,提升商户使用体验。
POS厂商似乎开始制造手机,向消费类电子领域冲向新兴厂商竞争。
回首过去,智能POS使传统POS厂商意识到了它所带来的危害和危害,同时,随着移动智能支付技术的发展,智能支付方式不断趋于无形,商户不再满足于收银,而是更加追求智能硬件带来的整体效益。POS将来也许会消失,但收银服务将不会,同时收银服务将继续与SaaS相结合,此时POS厂商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商家需求,从制造硬件到提供服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