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它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具有更好的便利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存在易被欺骗(破解)的安全隐患。
在论文《关于“刷脸识别”伦理问题的探讨》一文中,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刘莹提到了“人脸识别”在技术上也有局限性:“当抓取人脸时,不带口罩、帽子、围巾、墨镜或眼镜等都会影响其人脸比对识别率;对两张相似的人脸,识别率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双胞胎姐妹或兄弟,包括极其相似的两人)。
在人脸识别应用过程中,人脸识别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
因为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复制问题,所以通过照相和复制,再加上人脸的高度暴露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隐私问题。
而且人脸识别技术中存在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难免会引发其它安全问题,对此,联合国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高级顾问吴沈括说,“科技是中性的,但是科技的使用者也有自己的立场。
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应用。其危险是,使用这种技术达到了不该达到的目的,并且犯下了不该犯的行为。
人脸识别技术除自身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外,它所涉及的隐私问题和相应的安全问题,无疑与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的立场密切相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
然而,由此产生的争议现象,与人们自身的辨识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向公众普及有关人脸识别技术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人们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有些担忧,但总体上大众还是持积极的态度。其中半数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具有一定的潜力,近半数(46%)认为其潜力很大。当问到他希望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时,刷脸签到、刷脸取快递、刷脸到车站就成了一个热门选择。
人们希望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已经无需复杂操作的环节,体现了公众一直在追求便利,并且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扩展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正向各个领域发展。例如,在安防门禁方面,“刷脸进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阶段的“刷脸进车站”就是将人脸信息和二代身份证进行检配。
在身份信息系统电子化统一的今天,纯人脸识别进站已不再是空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便利度,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的安全性。除车站外,大流量大或有特殊意义的场所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这大大提高了查找犯罪嫌疑人、寻找失踪人员的效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目前考勤门禁和安防两大领域的市场份额占到70%左右,金融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20%左右,而后者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纵向深发展的潜力很大。
财务领域中,目前应用最为成熟的技术是刷脸支付。刷脸支付不会像指纹支付那样受到传感器外杂质的影响,对网络环境的要求也不如扫码支付那么高,有一定的优势。
有足够的资源来保证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人脸识别正变得越来越精确。2020年3月初,中国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技术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将推出特别的人脸识别数据集,即遮蔽人脸数据集(英文简称RMFD),将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的精确度,以满足现实需要。我们可以推测,将来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受到遮挡物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未来的电影生活正在临近,毫无疑问,人脸识别技术将是其中之一。即便部分问题还存在,但随着其自身的发展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将会使未来人们的生活多方位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