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重大环保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推动了“互联网+”智慧环保建设的显著成效,为实现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因特网+”与智慧环保融合发展过程中,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
推进因特网技术与智慧环保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智慧环保的技术基础,但相关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还不能与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匹配。为了有效缓解部分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引进渠道不畅的现象,国内的企业和机构都迫切需要加强在环境监测和智能治理设施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智慧环境下大数据、5G、AI等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综合决策服务中的深度应用有待加强。此外,还应通过科学研究、示范、实践等多种措施,推进环境保护信息资源公开、数据深层次开发利用、环保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
(二)适用范围。
根据环境管理的现实需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了多种类型的业务应用系统,提高了我国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平。还应注意到,我国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智慧环保创新应用体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尚未形成“互联网+”智慧环保的标准化顶层设计、合作模式、跨界融合核心标准等关键内容的“互联网+”创新应用体系。
(三)工业层面。
在环境改善方面,我国有着较强的环保诉求和规模,环保产业具有以先进的除尘脱硫、生活污水处理、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设备供给为代表的业务能力。但是,环保产业也存在着薄弱环节,①由于市场竞争无序导致优秀的环保技术在国内推广缓慢,加之环保与互联网融合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环保产业供给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环保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许多地方政府和产污企业由于缺乏获取适用环保技术的信息渠道而导致技术供需对接困难;③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新技术推广渠道不畅,环境服务业发展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