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3D面具和2D刷脸智能支付解决方案。
某个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奇袭”刷脸终端,3D面具是关键。这款来自日本的黑科技非常值钱,据报道每张面具定制价格高达2650美元(约18000人民币)。生产的全过程也很复杂。先用不同角度拍摄自定义物体静态照片。接着,在计算机上完成三维图像合成。最终将人脸图像打印到模版上。事实上就像《碟中谍》里的3D人头面具一样。
面罩非常逼真,面部的纹理颜色,甚至雀斑、睫毛,几乎和扫描过的脸一模一样。
面临这种3D攻击,采用2D刷脸智能支付解决方案,自然要受到降维打击。
假如3D和2D有点绕,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D人脸识别智能支付系统。
2D人脸识别,一般为RGB、灰度、红外线人脸图像,无空间信息。
2D人脸识别通过2D摄像机对平面图像进行图像匹配。因此,即便算法和软件再先进,安全等级也会降低。
然而,很多厂商在采用2D人脸识别技术的同时,也应用了活体检测技术,即在鉴别人脸是否为本人时,判断是否有人使用照片等手段冒充用户。现在很多国产手机,出于成本考虑多用了这个方案。由于3D人脸方案,不便宜。
3D人脸识别智能支付。
3D人脸识别系统安全等级较高,基本可以防御所有平面攻击(照片、视频或睡眠状态)。
根据摄像机的成像原理,目前主要分为:3D结构光,TOF和双目立体视觉。
在手机上进行3D人脸识别,使用了3D结构光技术。采用前置摄像头,发射出红外面部检测光,可在几百毫秒内对用户面部进行扫描,利用三角形相似原理获得每一点的深度信息。
刷脸智能支付与刷脸危机。
仅就2019年而言,这并不是刷脸技术面临的第一次风险。此外,它的风险也不仅仅存在于“技术安全”上,还有信息安全。改头换面的应用在国内外都很火,虽然效果惊艳,却迎来了一个强烈的疑问:面部信息安全吗?特别是刷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风险确实令人“心寒”。
但是实际上不必过于惊慌。无论您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以隐私换取便利,已经发生过,正在发生,而且未来不会突然停止。只希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攻防升级中,核身手段更安全,带来更高等级的安全。